隨著育種經驗的積累,人們對疫苗致病性腹瀉有了更好的認識,可以通過疫苗免疫和藥物治療來解決,但對母源性腹瀉還沒有充分重視。母源性腹瀉原因可分為:
一、奶水中母源抗體不足,新生仔豬得不到母源免疫力保護,易出現病原性腹瀉。
對仔豬存活至關重要的母源抗體和免疫活性細胞不會通過胎盤傳播,仔豬必須來自初乳獲取。新生仔豬的腸壁具有獨特的胞飲作用,可以直接吸收和利用初乳中抗體和具有免疫功能的細胞,這種特殊的吸收方式僅在出生后約6小時內存在,因此仔豬必須在出生后6小時內給予初乳,以抵抗早期感染并預防腹瀉和其他疾病。奶水中的抗體主要是蛋白質,如果分娩前母豬的營養不能滿足需求,則體內免疫因子的合成將受到影響。因此,在分娩前一個月補充母豬的氨基酸尤為重要。
二、母豬奶水量不足,導致仔豬吃不飽,抵抗力下降,易于感染疾病,導致腹瀉甚至死亡。
母豬產后無奶或奶水少的現象并不少見,但主要原因可能是懷孕后期的營養不足和乳腺發育不足;營養失衡和能量過高,導致肥胖和內分泌失調;年老體弱不能有效吸收和利用飼料;有疾病感染。
三、奶水的有效營養含量不足而導致的營養性腹瀉。
豬泌乳期采食量低或營養攝入不充分,不能滿足仔豬的生長需要,它們將利用自身的脂肪造乳,這樣的奶水中并沒有足夠的營養,奶水中脂肪過多,會引起營養性腹瀉。
四、奶水中致病因子會導致仔豬非病原性腹瀉。
如今,母豬大多攜帶各種病原體,例如藍耳和紅細胞,但它們處于平衡狀態。當轉移到分娩室并受到各種因素的壓力,例如缺水,高溫,恐懼,分娩等時,體內的這種平衡會受到影響。從自我抵抗力和致病因素的對抗到平衡的重新建立,母豬承受著很大的壓力。奶水中有更多的炎癥產物,并且出現了更多的炎癥因子。仔豬吮吸奶水后,發炎產物中毒,導致仔豬腹瀉。如果炎性因子持續存在,將導致仔豬在喂食后變得重病,并最終在沒有藥物的情況下死亡。如果注入母豬以清除體內有害物質,即使及時治療,仔豬也會受到嚴重影響,仔豬的生長發育往往會減慢。
簡而言之,要減少母豬奶水的炎癥因子,我們必須從良好的營養和正確的管理入手。例如,在分娩前一個月向飼料中添加優質蛋白質,可以提高免疫力的產品或可以調節新陳代謝,減輕母豬應激從而達到母豬的產品。